知識篇: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
2008. 1. 3.
以目前生存在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大動物有哪些呢?在此列出一些以平均體型而言最大的動物,不考慮已滅絕及人工繁殖的動物。
最大的動物是藍鯨
最大的陸棲動物是大象
最大的陸上肉食動物是北極熊或阿拉斯加棕熊
最大的貓科動物是西伯利亞虎
最大的靈長目動物是大猩猩
最大的魚類是鯨鯊
最大的硬骨魚是翻車魨(曼波魚)
最大的鳥類是鴕鳥
最大的蜥蜴是科莫多巨蜥
最大的鱷魚是鹹水鱷
最大的蛇是綠森蚺
最大的毒蛇是眼鏡王蛇
最大的陸龜是加拉帕戈斯象龜或亞達伯拉象龜
最大的海龜是棱龜
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是大王魷
以下簡介一下這些動物。
最大的動物「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類動物,成年藍鯨的長度約 24 ~ 27 公尺,重量約 100 ~ 120 公噸,長度接近一架空中巴士 A320-200 型客機、或波音 737-800 型客機,重量則比空中巴士 A320-200 型客機、或波音 737-800 型客機還重,因此最大的動物非藍鯨莫屬,不過這種動物的主食卻是體型非常小的磷蝦類,牠們使用由牙齒演化而成的長鬚濾食,因此歸類在鬚鯨亞目 (Mysticeti) 中,成年藍鯨一天可以吃掉 3~4 噸的磷蝦,因此海洋生態對牠們的影響是很大的,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 的紅名單 (Red List) 中,藍鯨的瀕絕危險等級為「EN A1abd」,意指其「有高度瀕臨絕種之危險,且數量有持續減少之跡象」。
最大的陸棲動物是「大象」,學名:Elephantidae,事實上大象在分類中是象科,向下細分為兩屬三種,包括非洲象及亞洲象,而非洲象又可分為非洲叢林象(或稱非洲草原象),學名:Loxodonta africana,以及非洲森林象,學名:Loxodonta cyclotis,而亞洲象學名:Elephas maximus。非洲成年公象體重約 6 噸,母象則約 2.7~3 噸;亞洲成年公象約為 5.4 噸,母象則約 2.7 噸。成年象肩高約 2~3 公尺,含頭部體長則約為 5~6 公尺。這三種大象中,有兩種在紅名單 (Red List) 之列,一是非洲叢林象,狀態為「VU A2a」,意指其「有瀕臨絕種之危險,數量持續減少中,有可能在 10 年、或三個世代內減少 30%」;另一種為亞洲象,狀態為「EN A1cd」,意指其「有高度瀕臨絕種之危險,在過去 10 年、或三個世代內數量減少了 50%,且有持續減少的趨勢,其棲息地亦減少中」。
最大的陸上肉食動物是什麼,其實是有些爭議的,其中一個答案是「北極熊」,學名:Ursus maritimus,根據觀察紀錄,公北極熊的體重最重可重達 800 公斤,站立時高度可超過 3 公尺,因此可以算得上是最大型的陸棲肉食動物;而另一個答案是「阿拉斯加棕熊」,學名:Ursus arctos middendorffi,公阿拉斯加棕熊的體重也有重達 800 公斤的,更有許多超過 800 公斤的公阿拉斯加棕熊,站立時高度也有 3 公尺,許多公阿拉斯加棕熊比公北極熊還要大,因此將阿拉斯加棕熊列為最大的陸棲肉食動物也不為過。然而,北極熊跟阿拉斯加棕熊的外貌、習性、生存區域等雖然有很大的差異,但最近的基因研究顯示,北極熊與阿拉斯加某些棕熊有比其他的棕熊更近的血緣關係,這使得許多學者認為北極熊與阿拉斯加棕熊應同列於棕熊的亞種,棕熊在某些分類目錄中,有把棕熊分類到九十幾個亞種的,這些亞種在外觀、體型、習性、生活環境、及生存區域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這些學者將北極熊視為棕熊的亞種實不為過,不過就保育的觀點,將北極熊獨立視為一個物種,似乎對北極熊較有利。不過話說回來,關於「最大的陸棲肉食動物」的答案該怎麼答呢?因為棕熊的亞種分類仍有爭議,在不同的觀察資料當也有著不同的結果,所以我想這兩個答案或許都無法被否定吧!北極熊及棕熊都出現於紅名單 (Red List) 之列,北極熊的狀態是「VU A3c」,其意指「有瀕臨絕種之危險,有可能在 10 年、或三個世代內數量減少 30%,且棲息地正在減少」;棕熊的狀態是「LR/lc」,其意指「稍有瀕臨絕種之危險,還未符合需特別保育之等級」,但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 正計畫於 2008 年重新評估其瀕危等級。
最大的貓科動物是「西伯利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西伯利亞虎是老虎的亞種,公虎平均體重約 300 公斤,最重的公虎甚至超過 400 公斤;長度約 3.7 公尺,母虎也有 160 公斤左右,長度約 2.4 公尺,因此成為最大的貓科動物。西伯利亞虎在紅名單 (Red List) 的狀態為「CR C2a(ii)」,其意指「嚴重瀕臨絕種,其成熟的個體數少於 250 個,且數量持續減少中」。
最大的靈長目動物是「大猩猩」,學名:Gorilla,牠們跟人類一樣分類在人科 (Hominidae),但是向下細分則歸類在大猩猩屬,其中又細分成兩種,分別為東部大猩猩 (Gorilla beringei) 與西部大猩猩 (Gorilla gorilla),這兩種大猩猩都居住在非洲的赤道附近地區。以體型來說成年母西部大猩猩站立身高約 150 公分,體重約 90 公斤;而成年公西部大猩猩站立身高可高達 180 公分,體重則重達 140~180 公斤;成年東部大猩猩站立身高約 130~190 公分,體重則重達 98~160 公斤,因此大猩猩的體型在現存的靈長目動物中可算是最大的。但這兩種大猩猩都處於瀕臨絕種的狀態,其中西部大猩猩在紅名單 (Red List) 的狀態是「CR A4cde」,意指其「嚴重瀕臨絕種,數量持續減少,有可能在 10 年、或三個世代內減少 80%,棲息地亦持續減少,同時面臨疾病、雜交、及基因庫不足等狀況」;東部大猩猩則為「EN A2cd」,意指其「有高度瀕臨絕種之危險,且其棲息地持續減少」。
最大的魚類是「鯨鯊」,學名:Rhincodon typus,是鯊魚的一種,成年鯨鯊的長度約 12 公尺,體重約 12 公噸。鯨鯊是濾食動物,主要吃些磷蝦類的浮游生物,頗似鯨魚,體型也與鯨魚類似,成為最大的魚類,不過跟鯊魚一樣,是歸類為軟骨魚綱的魚類。鯨鯊在紅名單 (Red List) 的狀態為「VU A1bd+2d」,其意指「有瀕臨絕種之危險,在過去 10 年、或三個世代內數量減少了 20%,且有可能在未來 10 年、或三個世代內繼續減少 20%」。
最大的硬骨魚是「翻車魨」,又稱「曼波魚」,學名:Mola mola,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魚類,從頭部到尾鰭的長度可達 3.1 公尺,從背鰭到臀鰭的長度更長達 4.2 公尺,重量超過 2000 公斤,成為硬骨魚中體型最大的魚類。翻車魨散布在各大洋的熱帶與溫帶海域,行蹤頗為神秘,最近才逐漸有生物學者進行觀察、研究,因此到目前為止對翻車魚生活、習性的了解仍十分有限。
最大的鳥類是「鴕鳥」,學名:Struthio camelus,一種擅長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大型鳥類,其身高約 2 公尺,體重約 90~130 公斤,是目前仍生存著的最大型鳥類,如此龐大的體型,使得牠們無法飛行,但跑起來的速度卻很快。在 18、19 世紀時,在歐洲地區流行以鴕鳥羽毛做為裝飾品,20 世紀之後轉變成以鴕鳥皮及肉品為鴕鳥交易市場的主要產品,由於市場需求,使得鴕鳥成為人工養殖畜產。但野生鴕鳥也出現在紅名單 (Red List) 上,狀態是「LC」,意指「最低的瀕絕等級」。
最大的蜥蜴是「科莫多巨蜥」,學名:Varanus komodoensis,長度約 2 公尺,最長可達 3 公尺,公巨蜥體重約 90 公斤,最重可達 165 公斤,母蜥也有 50 公斤以上。這種巨大的蜥蜴只生存在印尼小巽他群島的幾個島嶼上,是一種肉食巨蜥。科莫多巨蜥在紅名單 (Red List) 上的狀態是「VU B1+2cde」,意指「有瀕臨絕種之危險,棲息地區有限,且持續減少,數量亦持續減少中」。
最大的鱷魚是「鹹水鱷」,學名:Crocodylus porosus,公鱷身長可長達 6 公尺,少數公鱷更長達 7 公尺,母鱷則 2.5~3 公尺,已知最重的鹹水鱷重達 1000 公斤,平均重量約 400~500 公斤。鹹水鱷在紅名單 (Red List) 上的狀態是「LR/lc」,其意指「稍有瀕臨絕種之危險,還未符合需特別保育之等級」。
最大的蛇是「綠森蚺」,學名:Eunectes murinus,是一種無毒的巨蛇,平均長度約 6 公尺,最長可長達 10 公尺,平均重量約 148.5 公斤,最重可重達 350 公斤。
最大的毒蛇是「眼鏡王蛇」,學名:Ophiophagus hannah,平均長度約 3~3.5 公尺,最長可長到 5.5 公尺,成為最大型的毒蛇。
最大的陸龜有兩種象龜可以當作答案,其一是「加拉帕戈斯象龜」,學名:Geochelone nigra,長度約 1.1 公尺,重量約 150~200 公斤;另一種為「亞達伯拉象龜」,學名為:Dipsochelys dussumieri,亦有資料之學名為:Geochelone gigantea,雄龜重達 250 公斤,長度達 122 公分,雌龜重 159 公斤,長度達 91 公分。這兩個稀有的巨型陸龜也都列入了紅名單 (Red List) 之中,加拉帕戈斯象龜的狀態為「VU A2c, B1+2c」,意指「有瀕臨絕種之危險,數量持續減少中,有可能在未來 10 年、或三個世代內減少 20%,其棲息地有限,且持續減少中」;亞達伯拉象龜的狀態為「VU D2」,意指「有瀕臨絕種之危險,其數量非常稀少,且受人類影響,短時間內無法預估未來情況」。
最大的海龜是「棱龜」,又稱「棱皮龜」,學名:Dermochelys coriacea,長度約 1.6 公尺,最長有可能超過 2 公尺,重量約 300~600 公斤,最重超過 900 公斤,成為最巨大的海龜。棱龜在紅名單 (Red List) 上的狀態是「CR A1abd」,意指「嚴重瀕臨絕種,在過去 10 年、或三個世代內數量減少了 80%,且有持續減少之狀況」。
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是「大王魷」,學名:Architeuthis dux,這是一種神祕的無脊椎動物,通常生活在 200~1000 公尺深的海裡,被發現的大王魷長度約 10.5~13.7 公尺,最長的甚至達 18 公尺。這種神祕的海洋生物,大部分被發現的時候都已無生命跡象,以致於人們對這種生物充滿著恐怖的幻想,經常被當作深海的大海怪,現在由於新的科技得以進入深海觀察大王魷的生態,將會進一步了解這種神祕的海洋生物。
以上介紹了這麼多種動物,很遺憾的是其中超過一半物種被列入紅名單 (Red List) 之中,可見這些最大的動物,也是生態圈中的關鍵物種,容易受環境變遷的影響,相信人們都不希望這些物種消失吧...。「地球上只有一種生物有能力保護這些動物-那就是『人類』。」-引用自動物星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