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跳岩企鵝 (Rockhopper Penguin)」學名是 Eudyptes chrysocome,在已知的分類中有三個亞種,分別是「南跳岩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chrysocome)」、「東跳岩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filholi)」、以及「北跳岩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moseleyi)」,分布於南大洋區,位於要比其他企鵝生活區域更為北邊的亞南極海域。
2007. 4. 7.
「跳岩企鵝 (Rockhopper Penguin)」學名是 Eudyptes chrysocome,在已知的分類中有三個亞種,分別是「南跳岩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chrysocome)」、「東跳岩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filholi)」、以及「北跳岩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moseleyi)」,分布於南大洋區,位於要比其他企鵝生活區域更為北邊的亞南極海域。
跳岩企鵝平均身高為 52公分,平均體重 3公斤,是體型最小的企鵝,牠們的眼睛上方有黃色條紋一直延伸到冠部,與後方黑色的冠融合成一體。眼睛是紅色的,喙部則呈紅棕色,還有一雙桃紅色的雙腳,母企鵝體型略小於公企鵝,兩者全身羽毛顏色是一模一樣的。
牠們是掠食性動物,在福克蘭群島附近所作觀察得知,牠們主要獵食磷蝦類等甲殼鋼的浮游生物,也會獵食烏賊、以及各式各樣的小魚。牠們通常成群出海覓食,下潛覓食深度很少超過 100公尺。
企鵝是具有高度社會性的群居動物,非常罕見落單的企鵝,其中又以跳岩企鵝最為密集,聚集數量最為眾多,繁殖季節時,群聚數量更可能高達二十萬隻,牠們一起在海上覓食,也會在岩岸上大量群聚,進行求偶及繁殖行為。
跳岩企鵝每年大約有 3~5個月的時間生活在海上,而繁殖季節時,則在岩岸聚集,每年的繁殖季節,跳岩企鵝都會在繁殖地區換毛,由於換毛期間,跳岩企鵝會失去具有防水能力的羽毛,而無法下海覓食,因此牠們在換毛期間停止進食,經過 20~25天之後,在繁殖季節結束前,企鵝們會完成換毛,並且帶著全新的羽毛,回到海上生活。
儘管牠們在企鵝當中,屬於體型最小的企鵝,但牠們或許是最好鬥的,牠們不太怕人、鳥類、或其他比牠們體形還要大的動物,如果有其他動物接近牠們的巢,牠們會用牠們尖銳的嘴啄這些動物,以把這些動物趕走,然而牠們對於同類間,是十分和平共處的。
野生的跳岩企鵝的平均年齡是 10歲左右,而在動物園中,人工豢養的跳岩企鵝,有可能活到 25歲。
跳岩企鵝是一夫一妻制,大部份情況下牠們會一直維持固定伴侶,每年到繁殖季節時,牠們會利用獨特的叫聲,找回原來的伴侶繁殖後代,而單身的企鵝,則在繁殖季節尋找新伴侶。
每年的十月到十一月間,南半球逐漸進入夏季,跳岩企鵝便開始到岩岸上聚集,並準備繁殖後代,牠們通常利用一些小石頭、木片、雜草等材料築巢。最佳的築巢地點是在陡峭的岩石間縫中,周圍通常有一些草及矮灌木叢,並且靠近水源或淡水坑的地點,跳岩企鵝會去洗澡並飲用淡水。由於跳岩企鵝的群聚密度之高,使得築巢的密度高達每平方公尺有 1.5~3個巢。
成對的跳岩企鵝完成築巢後不久,母企鵝會先生下第一個蛋,大約 4~5天後會生下第二個蛋,極少數的情況下還會生第三個蛋,通常第一個蛋比第二個小 20%~50%,東跳岩企鵝及北跳岩企鵝通常會遺棄第一個蛋,只孵化第二個較大的蛋,但南跳岩企鵝則常見同時孵化兩個蛋的情況。
母企鵝將蛋生下後,雙親會共同孵化企鵝蛋,孵化期平均約為 33天,通常被分為三階段進行,在共同孵化到第十一天左右,公企鵝會獨自出海覓食,母企鵝獨自繼續孵化過十一天之後,公企鵝會回來接替,而母企鵝則出海覓食,公企鵝孵化直到小企鵝孵出,之後公企鵝會繼續呆在巢中,照顧小企鵝出生後的前 25天,母企鵝則會帶回食物餵食小企鵝,母企鵝帶回小企鵝的第一餐之前,小企鵝依靠牠由蛋黃攝取的養分生存,這時小企鵝的體重約為 150公克。
跳岩企鵝之所以採用這種輪替的方式孵蛋,是為了隨後換毛期作準備,所以輪流出海覓食,儲存足夠的體力。
小企鵝出生 25天後,具備了絲狀的基本羽毛,體重約 600公克。此時企鵝父母會將小企鵝留下,各自出海覓食,成群被留下來的小企鵝,使得這些繁殖地成為小企鵝的天堂。而企鵝父母仍會帶食物會來餵食小企鵝,使小企鵝能盡快長大,趕在南半球夏天結束前,使小企鵝有能力下海游泳。
小跳岩企鵝沒有像成年企鵝那樣有黃色的冠,而且喙是黑色的,在第一次換毛之前,小企鵝的羽毛是沒有防水能力的。
小企鵝在出生後 10週左右會開始換毛,而其他成年企鵝也在這個時候進入換毛期。完成換毛後,長出新毛的小企鵝,眼睛上方開始有了淡淡的黃色條紋,喙也轉變成紅棕色。
牠們的新毛完全長齊後,即具備防水能力了,而此時南半球也逐漸進入冬天,完成換毛的企鵝便離開築巢區,成群到海上生活,小企鵝的父母到海上,也會繼續扶養牠直到 4歲成年。
位於南大西洋海域的福克蘭群島,曾經是跳岩企鵝最大的繁殖地區,根據 1984年的統計資料估計,約有 250萬對企鵝在這個地區繁殖,後來卻快速下降到 30萬對,因此跳岩企鵝 1998年起,即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 列入紅名單 (Red List),跳岩企鵝的瀕絕危險等級為「VU A2bce+3bce」,簡單的說就是代表牠們「有瀕臨絕種之危險,且數量持續減少之中」。
由於許多的證據指出,企鵝的大量減少與企鵝繁殖地區附近海域的大規模商業捕魚有密切的關係,因此 2001年 9月,國際企鵝保育組織 (IPCWG) 提出建議,將位於福克蘭群島上之企鵝繁殖地周圍 30英哩海域列為「禁止大規模商業捕漁區」,然而福克蘭群島政府拒絕採取這項措施,使得跳岩企鵝仍在持續減少中。
目前包括國際企鵝保育組織 (IPCWG) 在內的多個保育團體組織,仍繼續努力推動企鵝保育工作,希望能讓企鵝脫離絕種危機。